申博sunbet官网

《检察业务理论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简介

发布日期:2011-09-27    浏览次数:

《检察业务理论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简介

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本课程组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齐全,教师与学生的比例适当,教师全部获硕士学位,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目前,本课程组在校专任教师有7人,并从实际工作第一线聘请了多名经验丰富的检察官作为该课程的实训指导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促进了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本课程组团结协作,学风端正,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探讨教学方式的改进,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研究,集思广义、取长补短;经常开展教学模式的分析和研究,交流课件制作,互相学习、借鉴提高;积极参加学院教学考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了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学院大力提倡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挖掘检察特色,建立具有检察特色的课程体系的政策指导下,本课程组教师先后到全国部分检察院的业务部门进行调研,了解当前检察机关的办案特点及工作需求,并参与一些办案工作和研究考查工作,提高了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进一步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本课程改革与建设总体情况

1、建设目标:

实现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丰富化,在教学方式上多样化,建成检察业务课程多媒体远程教学网络。

(1)制定与学科相适应的教学大纲、计划和进度。

(2)全面推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演示课堂教学重点,播放案例,引导案例讨论;使用多媒体网络设备编写习题集与案例集;以及使用多媒体建立题库,逐步建立标准化考试系统。

2、建设步骤:

(1)制作课程内容提纲,编写详细的课程教案。

(2)根据课程内容编写习题集以及案例资料。

(3)搜集实践教学影音资料。

(4)建立本课程试题库。

(5)形成系统的检察业务课程多媒体资料。

3、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1)第一阶段: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上网——使学生了解学习目的、教学内容、学习重、难点、学习进度等基本内容。

(2)第二阶段:教学习题集以及教学案例、讨论案例上网——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程内容并能在案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第三阶段:教学辅助材料:即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术论文以及本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等资料上网——帮助学生拓展理论深度,了解司法实务。

三、教学内容

教材: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为本学院自编教材,即韩锦霞副教授与王永慧副教授主编的高等检察教育系列教材《检察业务理论与实务》。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1学期,总计72学时。课程的基本体系结构为:

绪论 2学时

第一章 检察概述 6学时

第二章 检察权 4学时

第三章 检察机关的立案 6学时

第四章 检察机关的侦查 6学时

第五章 侦查监督 6学时

第六章 公诉 8学时

第七章 民事行政检察 6学时

第八章 监所检察 6学时

第九章 控申举报检察 4学时

第十章 刑事申诉 4学时

第十一章 刑事赔偿 6学时

第十二章 职务犯罪预防 4学时

第十三章 中国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4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在教学方法方面:

1、检察业务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讲授、重点问题研习、案例讨论、教学片观摩、聘请校外专家“进课堂”讲授、校外法律宣传、法律咨询等多种方式。

2、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积极自学和课堂讨论,由课堂教学的对象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教学内容既有基本原理的提示和讲解,又有案例讨论,教学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加呆板的法条,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条与司法实践相结合。

4、采用理论阐述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在教学手段方面:

1、伴随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完善,本课程组成员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授课,变抽象为生动,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扎实有效地掌握检察业务理论知识;并利用校园宽带网络系统,为学生及时提供教学习题与教学讨论案例、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

2、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以作报告、举办讲座的形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sogou